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培养“有温度的医者”
2025.10.21

健康报报道——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作为河北医科大学非隶属附属医院和承德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等九所高校的教学医院,围绕“医学与人文深度融合”的战略目标,结合当前医德医风建设要求,通过“课程—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着力筑牢学生的职业道德根基、提升人文关怀意识,培养“有温度的医者”。

人文课堂  引导建立正确价值观

  “《医生的精进》这本书中,葛文德医生用一个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医学的领域充满不确定性,‘精进’就是通过系统性改进、团队协作和不断反思,将犯错的风险降至最低。卓越的医者,是在谦卑中持续成长的实践者。”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学生读书分享会上,一位同学真挚地分享着自己的读书感悟。

  “文中里厄医生的坚守让我深刻体会到,未来无论我们身处何种领域,在困境面前保持诚实的判断、负责任的行动,便是最大的勇气和人性的光辉。”一位大四同学以加缪的《鼠疫》一书为切入点,将抽象的瘟疫与现实中的公共卫生挑战相联系,并得出自己对于职业的思考。

  这天,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科教处采用“深度阅读—结构化引导—读书分享”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医学生们通过阅读《鼠疫》《众病之王:癌症传》《医生的精进》等经典著作,感知生命的温度,探寻医学的本质。

  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为医学院的学子们讲授的《医学心理学》课上,学生们热烈讨论着“一个好医生除了技术强,还需要什么能力”。这里不只传授知识,更在点燃人文关怀的光亮。围绕“如何聆听疾病背后的故事,让技术治疗与心灵关怀同行”,老师娓娓道来。

  课程是人文素养培育的主阵地。该院紧密结合当代医疗热点与临床实践工作,通过PBL(问题驱动教学法)、CBL(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刻理解“行医之重,生命所托”。

实践活动 感受医者“温度”
  “我差不多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站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阿里,度过我个人职业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历程。”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专题培训中,该院医学影像二科主任石德峰分享了他的援藏经历。他动情地讲述了和同事们在雪域高原克服困难、开展医疗服务的点点滴滴;血液内科王志彬医生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和深情的叙述,将同学们带到了援助尼泊尔的医疗一线,展现了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关怀。

  该院科教处处长陈宏伟介绍,医院还创新思路,将人文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实践,开展了“青年先锋号”门诊志愿者服务行动,设置了引导岗、关怀岗、秩序岗、信息岗,让医学生步入医院工作的真实场景,并获得与患者互动的初体验,在奉献中培育关怀力与责任心。目前,学生累计服务时长超200小时。

  此外,科教处开展“医学与人文精神”主题教育,组织学生走在红色教育基地,挖掘革命年代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理解医者的社会责任与职业信仰的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严师引路 从该怎么做到怎么去做
  对于医学生而言,书本上的理论是基石,但真正让“温度”融入血脉的,是临床老师的言传身教。

  大学五年级学生张可涵在急诊科实习时,有一段难忘的体验。那天,一位急性心梗患者被紧急送医,刚到抢救室便失去意识。带教老师、急诊科副主任曹玉萍立刻和同事轮流进行心肺复苏,双手按压的频率精准而稳定。在一旁紧张地攥着笔记本的张可涵,目睹了为生命而战的真实过程,患者最终恢复了心跳。

  张可涵在日记中写道:在课本上学过无数次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唯有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医学的“温度”就是老师在抢救中的不放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保卫。

  据统计,该院人文课堂的学生参与率稳定在90%以上。不少同学表示,这些课程帮助他们“明白了技术之外关怀的重要性”“坚定了做一名好医生的信念”“看到了医学更广阔的社会意义”。

原文链接(点击可跳转) 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6310719/5.html?t=176100336476269

相关医生
暂无数据
相关科室
暂无数据